威海农村与山西农村之差距

作者: 时间:2009-07-29 点击数: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内陆地区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如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整体生活状况、自然条件、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等,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最近几天在威海农村的实地调研,我们初步了解到威海农村的一些基本情况,与家乡(山西朔州)农村相比,最大的感受就是“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下把威海部分农村称作A,家乡周围农村称作B)。

一、农村的整体生活水平

A村的整体生活水平,不管是村民自己,还是村干部大部分都认为本村整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这也与国家公布的小康的指标相吻合。相反,B村大部分村庄在温饱线以上,离小康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还有一部分仍处在贫困线上,生活条件比较差。

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上的有文《我国农村全面小康标准研究》,把小康水平的指标分列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低于35%;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5%;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4人;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3 — 0.4;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平均预期寿命75岁;恩格尔系数0.4以下;居住质量指数75%;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7%;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60%;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为85%;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85%;常用耕地面积动态平衡;森林覆盖率23%;万元农业GDP用水量1500立方米,共十八项。

A村与上述大部分指标基本吻合,而B村则是温饱水平。A村未解决温饱的家庭以及低保户大约都是占3%—4%,B村的低保户远远大于A村。

二、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支出方面

A村大部分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果树、外出打工以及个体经营;B村大部分农民主要是“靠田吃饭”、“靠天吃饭”,外出打工的很少,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管理自己的农作物上,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民只能是广种薄收。在B村不是农民不想自己搞个体经营,主要是由于资金短缺。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清楚一个事实,即“种地永远也富不起来”,但是他们不得不继续着祖祖辈辈的农业。

两村农民在家庭支出方面基本相同,主要是子女的教育问题、买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看病及养老等。

三、村集体经济方面

A村许多村庄都有自己农村的集体经济,主要有承包土地,靠近市区的有房地产业等;B村大部分农村都没有集体经济(有煤矿的是极少数)。相伴随的是,有集体经济的农村,村基础设施以及村民福利都比较好,而没有集体经济的农村,农民没有福利,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来说比较差。

四、“两委”的组成以及村务方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村“两委”至少有3人,而且机构比较健全,在党支部,除了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文员、纪检委员几乎都有;在村委会,除了主任,会计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地方有妇女主任、治安主任以及综治办。在B村,部分农村的“两委”只有一个人,一人身兼数职,村子里差不多所有的事都是由他负责,尤其是在比较小和贫困的农村这种现象比较明显。相应的是,A村村务决策的方式主要是“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党员代表会议;B村部分农村由于“两委”只有一个人,所以几乎所有的事都是一个人说了算。

五、村干部的主要职能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A村的村干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工作:道路、农田灌溉设备、娱乐设施、保持街道的干净整洁、搞绿化、处理垃圾、宣传科普和法律知识、引导农民致富以及宣传国家惠农政策等;B村村干部的主要职能主要是宣传国家惠农政策。A村村干部做的比较好的一件事就是村务公开,最主要的是农村的财务公开,而且财务公开基本上是一月一次;B村现阶段基本主要公开一些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一些时事热点新闻,财务公开的较少。在村干部扮演的角色方面,A村主要是“致富带头人”、“村名当家人”;B村基本上是“村民当家人”,致富带头的作用发挥不力。

六、现阶段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现阶段,农民关心的问题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农产品价格低、生产资料价格高、看病难和贵、家庭增收难以及养老等。不同的是,在B村,交通不便依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A村交通问题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当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这是最根本的因素;

2.自然条件的限制,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3.农民的思想观念问题;

4.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优先发展东部的政策。

中国农村问题之复杂超乎想象,短短几天的调研和感想仍然十分肤浅,唯有长期深入地关注和研究,才能获得些许发言权。此短文仅作抛砖引玉之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