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0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在北衡楼2023会议室举办第六十三期前沿论坛,硕士生导师陈宾、孙克、杨发源应邀作点评嘉宾,2022级硕士生李炜坤、吕晨曦、马婵婵、张乐担任主讲,学院全体同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论文介绍环节,李炜坤就其文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儒家生态生态哲学的超越》作了简要介绍,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其在生态价值观、生态经济观、生态民生观、生态整体观、生态全球观五个方面实现了对儒家生态哲学的超越;吕晨曦就其文章《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逻辑内蕴、基本原则和建构路径》作了简要介绍,指出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大思政课” 蕴含着丰富的逻辑内涵,在融入的过程中应坚持政治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应通过完善“三全育人”实现其系统建构;马婵婵就其文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海外传播——基于亚马逊网站读者反馈调查分析》作了简要介绍,指出海外网络读者总体上给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积极正面评价,其中英译版网络读者对和谐治理观的关注度颇高,德译版读者更倾向于对党的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的关注;张乐就其文章《试析先秦儒家仁政德治的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作了简要介绍,指出先秦儒家“仁政德治”思想主要表现在正己、复礼、富民、教民四个方面。
在论文点评环节,同学们依次对四篇文章进行评价,从文章结构、行文逻辑、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随后,三位导师着重分析了四篇文章的优缺点:陈宾指出,李炜坤的论文应当增添对儒家生态思想的演化历程的梳理,吕晨曦的论文则需要更加明确阐述“大思政课”的内涵;孙克对马婵婵的论文选题给予肯定,建议增强其数据丰富性和准确度;杨发源则强调张乐的论文缺乏标题的指向性,建议完善标题以阐释论文的观点。三位导师的点评鞭辟入里,十分深刻,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此次论坛不仅给予同学们学术交流的平台,而且利于大家完善学术成果,掌握学术思路,增强学术素养,为低年级同学的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