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举办第五十六期厚博论坛

作者: 时间:2020-12-07 点击数:

本站讯 1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第五十六期厚博论坛在闻外楼204会议室举行。学院韩巧霞老师就其论文《人工智能的要素属性及其就业含义》进行了介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探索》编辑部主任蒋英州教授通过腾讯会议方式,应邀做客本次论坛并担任点评嘉宾。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副院长马秋丽主持论坛,学院全体师生参加。

韩巧霞从马克思关于技术进步的论断、人工智能要素的二重属性区分、人工智能条件下的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人工智能的就业含义等方面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介绍。随后,学院老师和蒋英州教授对论文的选题视角、研究方法、逻辑结构以及概念辨析等方面内容发表了各自观点,就论文的进一步打磨提出了各自的合理化建议。

在院内教师点评环节,马秋丽教授和焦佩教授受邀担任院内点评嘉宾。焦佩教授首先肯定了本论文选题的角度,对此篇论文提出了中肯建议。她指出,该篇论文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公式推导加逻辑推理的方法值得肯定。但是缺乏公式与社会现象的对照,采用的经济学公式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与理论对应起来,要有讨论和结论。马秋丽教授提出该篇论文的两个优点:一是选题前沿,人工智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二是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同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引言部分,对于研究现状中的研究不足需要点出来;文章第一部分略显单薄,建议适当补充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技术劳动、技术与资本的理论作为支撑;应该着重注意如何让技术的发展服从于人而不是服从于逻辑。随后,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各位教师对论文的选题视角、研究方法、逻辑结构以及概念辨析等方面发表了各自观点,并对论文需要进一步打磨的地方提出了各自合理化的建议。

最后,蒋英州教授担任校外点评嘉宾,首先向学院各位老师和同学表示了问候,并肯定了学院通过厚博论坛来打磨论文的这种方式,结合韩巧霞的文章提出了自己对论文的建议。从微观层面,指出文章段落太长、前后写作风格不一致、引用没有标明出处等文章细节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说,文章的问题意识以及研究方法需要继续打磨。最后,蒋英州教授向马院全体师生分享了自己关于文章写作特别是写作思路和框架结构的心得体会,拓宽了全体师生的理论视野,给学院全体师生的学术研究以深刻启示。

厚博论坛以教师正在研究或撰写的项目和论文为基础,搭建了学院教师与学科领域专家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提升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高度。论坛的进行,为师生论文的选题视角及写作方法提供了新方法,更为学院教师打造高质量科研成果提供了新思路。承载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学术传统的厚博论坛正在成为“强院兴校”行动中“做强学科强学院”的重要助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