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览刘公岛的实践报告

作者: 时间:2009-06-13 点击数:

08级商学院工管类5班 周悦赵丹丹 赵瑛姬

前言:

2009年 月 日,我班及四、六班同学共同参加马克思原理课组织的户外实践活动,在有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游览了威海的著名景区刘公岛。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它面临水云连天的黄海,背接湛蓝的威海湾,素有“不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战舰”之称,人称海上公园,是闻名遐迩的海防重镇。刘公岛北陡南缓,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线长14.9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处旗顶山海拔153.5米。岛东碧海万顷,烟波浩淼,岛西与市区隔海相望。全岛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以黑松为主,多达2700余亩,1985年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刘公岛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文明风景区”。刘公岛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有名扬海内外的清朝北洋水师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丁汝昌寓所、铁码头等大量文物古迹,还有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众多欧式建筑,以及刘公岛博览园、甲午海战馆等多处新景观。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传,东汉末年,刘氏皇族一支,为避曹魏的迫害而迁居岛上。刘氏一家忠厚善良,常济救渔民。后人为纪念他们而修筑了刘公庙。于是,岛子也被称为刘公岛。

刘公岛历史悠久,扼守京津门户,横踞海上,作为威海市的海上天然屏障,是扼守东陲海疆的军事重地。同时,它又是一曲壮怀激越的民族英雄史歌: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为国捐躯的将领,演绎了一个个誓死卫国的感人故事。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正式成军,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此时,这支近代化的海军己拥有大小舰艇25艘,总吨位4万多吨,实力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早在1887年,威海海防工程建设就全面展开。1889年,北洋海军提督署(又称水师衙门)也相继竣工。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该岛东部海域。同年7月25日丰岛海战中,北洋海军的运兵船高升号遭到日军偷袭,870名官兵全部遇难。1895年2月7日,日军对刘公岛发起总攻。北洋各舰与刘公岛、日岛炮台密切配合,誓死抵抗。2月17日,日军登上了刘公岛,接收了岛上的所有军事设施、大量的军备物资,并俘获了北洋舰队残余港内的十艘军舰。这支由李鸿章艰难缔造、苦心经营近二十年、曾盛极一时的北洋舰队,就此宣告其历史生命的终结。

如今,它成为著名的旅游观光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岛上有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牌坊,有北洋水师提督署和丁汝昌寓所旧址,有甲午海战期间功不可没的北洋水师铁码头和古炮台,有纪念甲午英烈的北洋水师忠魂碑,有展示中国兵器发展史的中华兵器馆,有保持原始风貌的国家森林公园,有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再现甲午战争壮烈场面的甲午海战馆。这些富有沉重的历史气息的景致,似乎在想我们诉说着这里曾经所经历的屈辱,抚摸着那些从海底打捞的水师巨型舰炮,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不断在脑海中呈现,他们无可畏惧的在火海中驰骋,他们怀抱着过着保卫国家的视死如归的信念,在血色的天空下,谱写出一段美丽的诗歌……

我们曾经亚洲第一的海军在这里走向了灭亡,带着探究历史的心态,我们开始了我们的刘公岛的之旅......

那天天气还不错,我们乘坐公车来到海军基地,然后乘船到达了目的地---刘公岛。由于不是旅游旺季,所以岛上游客并不是很多。

迎面的第一个景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据关外资料记载,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开馆于1985年,属纪念遗址性博物馆,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馆内藏历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标本300多件,其中济远舰双主炮,为当今海内外所仅有,堪称“镇馆之宝”。

该馆利用原北洋海军提督署等清代建筑为陈列展示场所,将传统陈列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在一起,向游客再现了当年北洋水师及甲午战争的历史原貌。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先后被共青团中央公布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公布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十大“优秀社会教育基地”之一。1994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题写馆名。虽然我们没有进入博物馆参观,但仅仅通过博物馆的介绍,就不难想象博物馆的宏大。

路边我们看到了打捞的甲午海战沉船的锚,从这个高达十几米的巨大的锚可以想像拥有这个锚的船有多大。

岛上还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英式别墅住宅。现在已经成为驻刘公岛的海军以及退休军人的住宅,幼儿园,小学等。这些鲜明的对比房屋让我们不自觉的想起了威海卫被英国强租32年以及刘公岛被英国强租42年的辛酸历史。

岛上的草地,路边还陈列着很多的海战场景,清朝海军,邓世昌等的雕塑,这些雕塑向我们展示了当年甲午海战的情形,以及在海战中光荣殉国的前人们的光彩。

在刘公岛,我们还有幸遇到了驻海岛上的海军军人队伍,一睹了他们的风采。我们还参观了各种退役的军事器材,比如各种导弹,炮弹,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刘公岛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也感受了很多。一场海战,让当时的中国第一海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难道我们舰队的战斗力真的如此不堪?北洋水师当时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四,这样强大的军队灭亡我们究竟该怪谁?在历史资料中我们找到了答案——这一切是腐败的统治、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导致的必然结果。看者那将士们奋勇作战的浮雕,看者那济远号的残骸,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战舰沉没时的悲壮场景。甲午海战中,英雄辈出,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给了我们无数的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对人民的誓言,用自己的鲜血捍卫着祖国的海疆,用生命谱写着爱国的乐章。他们无论是对敌阵亡,还是被迫自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也没有丢掉一个中华民族军人的气节,他们流出的血书写着悲壮的爱国情怀。

甲午海战中,让外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成为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痛,成为了近代中国的一大耻辱。自次以后,割地赔款成为了家常便饭。无论是主权,还是经济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我们认识到中国崛起必须走向海洋 发展航母确保海上战力。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并不是因为中国没有陆权或是陆权意识不够而导致的,而恰恰是因为中国没有海洋意识导致的。我们没有海洋意识,但威胁却多是来自海上,结果把我们的陆上的利益丢光了。海上冲不出去,陆上也守不住。万里长城起到作用了吗?历史上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所以,中国要想发展自己,必须走向海洋。为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是军队的使命。国家的海外权益要靠海上的军事力量来维护,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样做的。

21世纪,人们更期待和平的钟声,更期待深蓝色海洋成为和平的摇篮,更期待中国为世界和平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此次实践我们不仅了解甲午战争历史,重温北洋水师发展与覆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也增强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认识中国海军走向海洋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