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村“义卖”活动的思考

作者: 时间:2009-07-29 点击数:

这几天我们“情系三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威海市周边地区走访农村,展开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农村现状,有行政村,“改居村”和社区居委会。这期间,我深刻地感受到村民的热情和淳朴,认识了不同类型村庄的不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于7月22日在羊亭镇河南村举行的义卖活动,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爱心传递、一元超市”是校团委和学生处的一个创举。超市的商品都是全校大学生和教职工所捐献的衣物、书籍等生活和学习用品。超市以一元一件的价格向贫困学生卖出,其收入以爱心基金的形式再资助给学校的贫困生。

我们这支社会实践团队在活动策划阶段,提出从“一元超市”中选取部分较新的衣服到一些贫困村庄义卖。我们选择了羊亭镇河南村,因该村离市区较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预想村民们可能更需要这些衣服。但鉴于我们团队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对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又考虑到要农民拿钱,虽每件一元,总觉着心里不那么舒坦。于是,临出发,在老师的倡导下,团队决定让农民免费挑选衣服,只需登记下姓名和件数。最后,我们团队以每件一元的价格作为爱心基金交给学校“一元超市”。

大约在上午9点多,村民在听到广播介绍后纷纷前来挑选。“义卖”现场一度很是热闹,挑选衣服的大多是妇女和小孩。因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仅420人,而且很多人外出打工了),一阵子熙熙攘攘之后,村民们挑选了90多件衣服。实事求是地说,无论是来挑选衣服的人数,还是每人挑选的件数,都与我们的预期有很大不同。本以为我们在超市精心挑选的这些衣服都很新,很适合农民换洗或劳动穿,又不要钱,农民应该很“疯狂”地选取!可现实不是这样,许多人也只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有些衣服虽然很新,但他们也不稀罕。这让我感触很深:

一、 威海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真得不愁吃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威海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有些农民也许并不富裕,但主要问题是增收难,不再为吃穿发愁了。当我们告诉村民这些衣服大多是学生毕业带不走的、还比较新的衣服,而且不要钱,大家为什么不多选几件呢?一位大叔告诉我们,儿女们经常给他买衣服,平时在家或下地有很多衣服穿,家里的旧衣服还不知道怎么处理呢。可见,我们对威海农村的了解很浅薄。

二、农民整体素质较高。我们常说,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但根据这几天在农村的实地调研,我感觉农民的素质也有明显提高。就像这次“义卖”活动不要钱,但是农民并不因此而拿很多衣服。他们依然会认真地挑选适合自己的、确实需要的衣服。从选取衣服的农民看,平均每人只拿了3-4件,而且现场秩序良好,大家选好衣服就主动来签名。当我们入户调研的时候,村民也都很热情地招待了我们,积极配合填答调查问卷。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河南村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很丰富。村里有个文化活动中心,里面统一购买了锣鼓等乐器十多种,门前特意修建了一个大平台供演奏用。每到晚饭后,村民们都会自发前来,一起演奏娱乐。逢年过节,他们还排练戏曲、表演节目等。娱乐活动的坚持,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建设和谐农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农民淳朴但思想观念依然有些落后。在这次“义卖”中,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色彩鲜艳、样式时尚的衣服受到“冷落”,一些样式比较平淡、普通的衣服比较受欢迎。可见,农民物质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接受新事物比较困难。

总之,农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对农村问题认识不清的情况下,用以前的旧观念来思考农村问题,显然是纸上谈兵。只有深入农村,改变旧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农村,解决农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