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办好思政课 凝心聚力育时代新人

作者: 时间:2020-09-29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当中,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把好青年思想之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注教师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活力,切实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坚持立德树人,把好青年思想之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要义,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把好青年思想之舵,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讲授理论之真。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必要的理论灌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填鸭式”的“硬灌输”不仅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生厌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善于“讲故事”——通过讲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奋斗的故事,讲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改革开放、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讲故事”让理论与现实深刻互动,使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寓于生动的载体当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

探求生命之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强调知识性,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强调价值性,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在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通过结合重大时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在2020年春季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门思政课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分别采取“抗疫微故事”、“抗疫微历史”、“抗疫微报告”、“抗疫微视频”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念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把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也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涵进一步延展。

追求生活之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引领学生追求美好生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引入了学生所熟悉的威海华夏城这一教学案例。通过对比华夏城修复前的矿坑生态环境恶劣导致周边村民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到修复后的生态文明城吸纳周边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有机统一的前后巨大反差,使同学们知晓其由“地质灾害频发的废弃矿坑”到“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于一体的5A级“生态文明城”的华丽变身过程。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坚定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重要性,从而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绿色生活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二、关注教师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好思政课不容易。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积极关注教师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在让教师站稳讲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下功夫。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现有思政课专任教师26人,教授5人,副教授11人,有博士学位者25人,博导4人,硕导12人。专任教师都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或相关学科,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近两年来,引进了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一流院校的优秀青年博士,充实了学院教师队伍,为更好地讲好思政课注入了青春活力。

让有经验者传授经验。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积极发挥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思政课教师授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学院坚定贯彻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积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带领全院教师学习网络授课新技能,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了网上授课技能,圆满完成全校六门思政课、2万余人的线上教学及考试。提升教师运用互联网进行网上授课的能力,以适应教学条件和教学状况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学院在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备赛过程中,也发挥资深教师的重要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在2019年度山东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孙阳阳老师荣获一等奖,李谷悦老师荣获二等奖;在2020年度山东大学“同屏在线、共振育人”在线直播教学比赛活动,杨培祥、吴清清两位老师获得一等奖,于少青老师获得二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获得“优秀组织奖”。此外,学院还充分利用学术团队、博士后流动站,发挥老带新的积极作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带动其加速成长。

教研相长助力思政课。思政课是一门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教学和教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思政课教学研究对于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教师积极进行思政课教学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马秋丽老师等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思政课教学文章,陈宾老师等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多项思政项目立项。同时,学院教师积极致力于课程思政建设,并取得可喜成果。在2020年度山东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吴清清老师获得一等奖,李谷悦老师获得二等奖,夏卫国和韩巧霞两位老师获得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获得“优秀组织奖”。

三、推进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程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等。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根据学生思想状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在增强思政课活力,在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翻转课堂增强思政课互动性。翻转课堂即互动展示,由教师紧密结合课程讲授内容,提前指定学生翻转课堂的主题,让学生针对教师的讲授内容课后继续进行深入思考,以横向比较或纵向延伸的方式在下节课登台展示。学生以翻转课堂的模式主讲,是理论学习的延伸。学院深入实践翻转课堂,在各门思政课程课堂教学中均设置互动展示环节,学生从教学的被动主体变为主动主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翻转课堂的思政课教学互动展示,使学生的互动主题与教师的专题讲授相互补充、浑然一体,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催化剂”,大大提升了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社会实践增强思政课实践性。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推进器”,有助于学生得到从课堂到课外、从知识到趣味、从情感到理性的全面引导,有效强化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思政课程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开展实践教学,拓展学校所在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城市人文资源、优秀企业资源,着力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在对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郭永怀纪念馆、沈秀芹纪念馆、威海市博物馆、威海市科技馆、张裕酒文化博馆等的参观活动中,学生更直接、更生动地了解革命思想和红色文化,这更创新了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涵养培育方式,有力推进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教学比赛增强思政课鲜活性。大学生思想政治风采大赛、红色歌曲大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三大教学比赛是学院推进思政课教学的特色举措。四门思政课程每学期都会根据时政热点,设置主题,在不同年级组织大学生参加教学比赛。在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院以纪念共和国70华诞为主题,组织策划红色歌曲大赛和大学生思想政治风采大赛,通过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的节目样态,以丰富的内容形式和充沛的情感表达,为祖国献上新时代大学生最为真挚的赞歌,激励全体学生铭记祖国悠悠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各项教学比赛充分发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粘合剂”的作用,更作为校区的思政品牌多被中央和省级媒体报道,在增强思政课的鲜活性上成效显著。

站在新时代,面对新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将一如既往扎实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壮大、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铸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团队;坚持教学改革,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积极凝练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在强校兴院的征途中凝心聚力,培育时代新人。

 

作者:吴清清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