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举办第四十期研究生前沿论坛

作者: 时间:2021-11-01 点击数:

本站讯 10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第四十期前沿论坛在闻外楼204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2020级研究生姬思彤、李照平担任主讲,2020级研究生焦孟楠、李明哲主持,研究生导师鲁法芹、陈宾应邀担任点评嘉宾。2020级、2021级全体研究生参加本次论坛。

会议伊始,两位主讲人分别就自己的论文作了主题发言。姬思彤同学的论文题目是《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共生》,文章主要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共生在历史潮流中的体现,主要包括逻辑思路、理论基础、价值旨归三个方面。李照平同学的论文题目是《仪式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章对当前仪式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主要从爱国主义教育仪式的关联性、特征、价值研究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功能的路径研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随后同学们分别从论文的整体逻辑框架、具体内容及排版格式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教师点评环节,对于姬思彤同学的论文,鲁法芹老师首先对其选题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其认真写作的态度给予了鼓励。随后对文章内容、架构等提出了具体意见:题目范围过大,应清晰地表明自己的研究方向,写文章前应该理清自己想要分析和解决什么问题;应认真思考并明确题目中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指的是什么,在哪些方面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结合是一个应当长期思考的问题。鲁法芹最后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前在中国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陈宾老师首先肯定了姬思彤同学尝试这一论文写作的态度,表示该文章的逻辑架构也非常清晰严谨。但题目太大,可以在时间维度、内容、思想方面进行收缩,文章第二部分可以通过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来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说明。

对于李照平同学的论文,鲁法芹老师在对整体框架的完整性给予了肯定后又指出了文章存在的问题:首先文章中的各个标题与论文题目关联性不大,可以结合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从国家层面、党政机关、人民群众等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进行论述。陈宾老师也针对论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文章的措辞需要谨慎、论断还需斟酌,对于综述类文章来说,对于文献的理解与阅读量也还需加强。他提出,摘要是一篇文章所有内容的基本呈现,而导言一般根据解题、扩题、破题三个方面。本篇论文的导言、副标题等都有用词不太恰当的情况,格式细节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继续修改。

学术交流永无止境,思想火花更加灿烂。本次前沿论坛老师们为同学们在论文选题、摘要、引言等方面常出现的问题集中进行解答,并对同学们论文写作上的进步给予赞赏和鼓励,也为同学们进一步提高论文写作能力提供了宝贵建议,为同学们增强自身的学术性和理论性指明了方向,精彩的评价使同学们受益匪浅。此次论坛的顺利举办有利于提高马院学子的政治素养、学术意识、理论水平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体现出了我院尊崇学术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