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举办第六十八期厚博论坛

作者: 时间:2023-03-15 点击数:

本站讯 3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通过腾讯会议方式举办第六十八期厚博论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陈培永教授应邀做客本次论坛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付文忠教授共同担任点评嘉宾。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副院长马秋丽主持论坛,学院全体师生参加。


在此次论坛中,学院刘清云、冯争、张晓周三位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论文或选题进行主旨发言。

在文章分享点评环节,刘清云就其文章《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共同利益观的创造性重塑》的主要内容、分析方式、内在关联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付文忠教授肯定了其文章选题角度创新,理论视野开阔,同时指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仍有欠缺;陈培永教授从宏观视角对文章题目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从世界历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论述角度提供了新思路。冯争就其文章《流动社会的共同体乡愁:鲍曼的现代性思考》从文章选题、中心思想等方面做了相关说明。付文忠教授肯定了文章的现代性思考,对文章内容转变过程、转型内在逻辑的影响、共同体概念等方面进行了点评;陈培永教授则提出了选题方向的建议,从“自由”与“确定性”的关系层面阐述对鲍曼现代性理论的思考。张晓周的文章为《生态文明视域下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与创新思维》,其就论文框架及研究积极意义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付文忠教授指出该文章创新意识鲜明但介绍相对宽泛,应该进一步梳理其创新思维;陈培永教授提出,应重点发掘生态文明理念中的传统文化意蕴及其创新思维。最后马秋丽教授对两位点评嘉宾的建议做了总结,一是学术论文应立意要有高度,学理要有深度;二是应在概念的准确性、观点的明确性及思想的一致性上不断打磨。

厚博论坛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长期以来坚持举办的品牌学术交流活动,为我院师生及学科领域知名专家构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优质平台。旨在打破思维壁垒,开阔学术研究视角,让同一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展开深层次的交流和探讨。对学院整体科研能力及学术氛围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