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刘彬教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师生作学术报告

作者: 时间:2020-10-26 点击数:

本站讯 1022日,曲阜师范大学刘彬教授受邀线上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了题为《孔子与<周易>》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秋丽教授主持,学院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团队以及部分同学参加报告会。

刘彬教授围绕“孔子与《周易》”这一中心议题,分别阐述了“易学建立所需的条件”“孔子研习《周易》两阶段”“孔子易学‘三层次(三阶段)’说”“孔子易学思想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四个方面的问题。刘彬教授指出:新出土文献证明,孔子确实与《周易》有密切关系,孔子晚年好《易》当为事实。当时史官等人学习《周易》是为了占筮,孔子“观其德义”,通过研读卦爻辞,阐发出其中的道德仁义等义理,孔子好《易》的实质,是突破术数文化的两个基本原则,建立德义优先、洁净精微的新的易学文化,开辟了新的研《易》理路,进行了新的理论诠释。

刘彬教授进一步指出,易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巫文化,从巫文化到易学文化发展的历程,可表示为:巫文化——术数文化——易学文化。孔子对中国古代巫文化和术数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术数文化的两个基本原则进行了突破性和创造性的转化,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孔子将术数文化中对人的命运的外在性的关注转向对人的性命的内在性的关注,将关注点从“人的命运的外在性”转向“人的德性的内在性”,即由神本转向人本,或者说由神本转向人文。第二,孔子将术数文化中虚妄、神秘的感性因素进行过滤和提升,将术数文化中非理性和理性混杂的思维状态,转化提升为完全清明、明晰的理性思维。

在孔子易学思想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方面,刘彬教授指出,孔子易学的本质是命运哲学,涉及如何对待我们的生命。孔子通过对古代文化的辩证扬弃,将性命和气命辩证统一起来,从而建立儒家道德哲学。孔子易学观立意高明,而取法中庸,极为平实,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人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进行道德生命的修养,人只要专心于道德实践,就一定能获得心灵幸福,就一定能安身立命。

  会议最后,学院副院长马秋丽教授及学术团队各位老师对刘彬教授再次表示感谢,并积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刘彬教授也就老师们提出的疑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答。在回应北宋欧阳修等对孔子作《易传》的质疑问题上,刘彬教授指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直接或间接证实了孔子与《易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式孔子对《周易》古经的深刻理解,打开了孔门后学解读《周易》的理论视野,至于是否孔子亲自撰写;或是孔子撰写,后人补充;又或是如《论语》形式,由弟子记录整理;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或期待新的发现。刘彬教授此次报告,立足当前孔子与《易经》的问题,讲解深入浅出,富有学术深度。为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