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举办学术沙龙活动

作者: 时间:2020-06-23 点击数:

本站讯 622日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以微信视频的形式举办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整体性问题”的学术沙龙研讨会。沙龙由教研室主任夏卫国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沙龙伊始,夏卫国老师首先系统梳理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整体性教学与研究的由来,即为什么涉及到了整体性问题;其次谈到了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整体性,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每个章节的进度,加入经典原著内容等;最后认为在网络教学中同样也要体现整体性。付文忠老师从整体性视角下谈到了如何发挥主讲教师的作用,认为这次疫情导致的网络教学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和新方法值得我们去研究,更加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整体性的紧迫感,另外需要把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宋群老师谈到了如何理解整体性的问题,从“价值”“实践”等具体概念出发,虽然课程三大部分在内容确有关联,但没有必要把哲学这一逻辑前提作用全部贯彻到对后几章的知识理解中去,每个知识点都用哲学原理再去揭示一遍。马秋丽老师认为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做到:一是教学方式上的多屏幕、多平台结合;二是教学实践上的统一部署与多样化尝试相结合;三是教学理念上的科技使用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四是教学管理层面上对教师的硬性要求和对学生的柔性管理相结合。郝书翠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师,不宜把马原理课讲成单纯哲学课。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的崇敬者,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角度发挥出这门课程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己生命、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发挥作用。吴文新老师首先谈到了对整体性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认为矛盾论和实践观像一个双螺旋结构一样贯穿马克思主义任何理论的始终;其次是基本原理与具体论断的关系,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元点形态和次生形态的关系;最后是学科与课程属性问题,要实现科学性与政治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例如一些原理知识点如何转化成价值,从而内化成一种思维方式、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于少青老师从中西思维方式的角度谈到为什么会有整体性的问题,需要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体现相应的原理来分析,另外谈到了如何在一些具体内容上打通课程三大部分之间的联系。

最后,夏卫国老师对此次沙龙互动进行总结,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整体性教学与研究问题,在很多方面的研究依然值得继续深入探讨和创新。老师们也一致认为,本次学术沙龙有力推动了教研室的整体思维碰撞与协作,深化了对所教课程关于整体性问题的认识,对以后的相应教学与科研工作有所助益。

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活动已构建起包括名家讲坛系列、厚博论坛系列、厚博论坛育苗系列、学术沙龙系列等多层次、全覆盖的学术活动体系。其中名家讲坛系列以学界名家的学术报告为核心,重在追踪学界前沿,加强国内马克思主义学界的学术交流;厚博论坛重在学术名家、学术名刊与马院教师互动,打造学术论文精品,提升项目申报质量;厚博论坛育苗系列以研究生前沿讲坛为依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重在对研究生的引导培养和学术训练;学术沙龙系列以教研室为依托,马院老师师师互动,进行日常科研、教研方面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营造马克思主义学院浓厚的日常学术氛围,让每一位教师切切实实参与到强院兴校行动中来。

作者:于少青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