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级会计4班 任晓丰 郭琳
很长时间以来,关于在大学是否需要开设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各方面所持观点大相径庭。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时代,马克思主义有些虚无和不合潮流;有的人则坚持认为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老实说,作为学生,对这类课程我们在一开始是有抵触情绪的。总觉着整天空讲共产主义的遥远梦想,或者重复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学不是已经学过了嘛?为什么大学还要浪费我们宝贵的专业学习时间呢?可是,抱怨归抱怨,既然是必修的考试课程,也只能硬着头皮去上课了。
令人意外的是,开学不久我们就发现有新情况。老师说,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马列部对所有课程都进行了改革,包括“学生登台、教学互动”以及社会考察、撰写报告等具体要求。关于“学生登台、教学互动”环节,老师每周安排50分钟时间,由同学们分组准备,人人登台,每组10分钟,并以PPT形式进行专题演讲;内容应结合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演讲效果由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并计入平时成绩。
这一回,同学们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就拿我们小组来讲,登台前,小组三名同学一有空就在一起热烈讨论专题的选择。大家议论最多的有两个问题:一是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二是10月份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最后,我们决定把二者结合起来,以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为主题,回顾30年来党的方针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有了主题,我们便分头准备,或搜集整理资料或制作幻灯片。大家互帮互学,随时交流想法和建议,反复完善演讲内容,模拟演讲形式和技巧……经过忙碌而充实的两个多星期,我们通过图书、期刊、网站等渠道收集了上万字的材料和图片,并分门别类,完成了PPT的制作,还准备了书面讲稿。之后,我们便热切地期待着面对老师和同学们那一刻的到来,或许科学家在一项新发明从理论到实践的等待中也会有相似的心情吧。一位作家说过:当我落笔之时,笔尖流淌的不是墨汁,而是我的血肉。我们的作品虽然不是那样杰出的著作,但同样饱含着我们辛勤的努力与思想碰撞的火花。
10月 17 日,是我们登台的日子。前面几组同学的精彩演讲,增加了我们的压力,也使我们的心情更为紧张和激动。听到老师“掌声有请下一组同学”,我们一边快步走上讲台,一边告诫自己:冷静,再冷静!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一定能顺利完成。演讲材料很丰富,从选题到取材再到制作,完全是我们自己完成的,大家对每个环节都很熟悉。而且老师就坐在下面,不会让我们出丑的。
参照一些学者的观点,我们首先与大家一起回顾了3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的三个阶段;接着我们讲解了1982--2008年党中央先后出台的10个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及其核心内容,以说明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随后,我们介绍了农村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众多“第一”和30年来农民收入的增长状况,分析和论证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巨大成效以及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10分钟的演讲是短暂的,同学们认真的神情、热烈的掌声,老师满意的眼神、中肯的点评,都给我们以巨大的鼓舞。
这次演讲让我们感受良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10分钟的演讲,我们煞费苦心,投入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还是不能做到完美,这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与不易。重要的是,准备过程使我们的收获太多了:大家翻阅资料、浏览网站,回顾历史、研究政策,关注社会、讨论问题,撰写讲稿、制作PPT,分头准备、协作完成,都极大地丰富了自我,提高了自我。而演讲过程本身也空前地锻炼了我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很明显,学生登台绝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作业,它同时也是一次交流,一次合作,一次锻炼,一次主动学习、独立创造的体验,更是一次展示自我、证明自己的宝贵机会。
同学们演讲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经济方面关于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和成因,有人物传记方面如邓小平、刘少奇、周恩来、温家宝、爱国人士宋庆龄、民族英雄李小龙、蒋介石、马英九,有政治方面的如中美关系、美国大选,有科技体育方面的如神州七号、奥运会,还有历史方面的如抗日战争著名战役、四大家族、牟氏庄园,等等,题材广泛,举不胜举。这些生动活泼的演讲内容不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领域。
大家登讲台,课堂活起来;师生一互动,教学乐融融。
同学,如果你是下一位演讲者,我们的忠告是:珍惜机会,体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