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我们亦称之为“方言”,是家乡留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印记。容颜易变,乡音难改。我国大力推广普通话,但在一些地区,人们在日常的沟通交往中,更倾向于使用方言。
“东齐鲁、西华西、南湘雅、北协和”,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四家“百年老店”。东齐鲁和西华西在武汉天河机场偶遇,“逆行者”们隔空自报家门、互喊加油、相互打气的一则短视频刷爆了网络,在全国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更为凑巧的是两支战队在同一院区,他们将再续佳话,共战“疫情”。自此,中国医疗界最顶尖的王炸组合,在武汉集结完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四大天团”会师武汉,无疑给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了强大的力量。但由于医疗队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具有地域差异,进而导致方言不同。医疗队进驻医院后,临床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语言沟通问题,这给医患沟通带来了较大困难。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治疗会有很大的帮助。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副队长,胡昭教授根据医疗队挑选出的日常常用语,尤其是“呼吸困难”、“咳嗽”、“头晕”等将高频使用的词语,组织人员编写了武汉方言实用手册,并对应录制了武汉方言版,即《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实用手册》和《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音频材料》。武汉方言实用手册共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称呼常用语、生活常用语、医学常用语和温馨用语。武汉方言实用手册的问世,给医患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他地方的医疗队连夸“你们这个主意好,也给我们看看。”这才有了如今在各地医疗队中流传的方言实用手册。
方言实用手册的主编之一郭海鹏,是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的医生,更为凑巧的是2008年他在武汉大学医学部攻读博士学位。郭医生在武汉生活过,对武汉有深厚的感情,这里有他敬爱的师长、亲爱的同学,有他喜欢武汉的热干面,更有他熟悉的武汉话。这种天然的优势,使他成为医疗队中完成此项任务的不二人选。接到任务后,他随即联系求学时分管研究生工作的林青老师,就想制作一本方言实用手册的想法跟林老师沟通。在武汉生活了50年的林老师当即答应,并发动全家人一起帮忙。音频录制者张哲欣和李青松正是林老师的女儿和女婿。大家伙忙活几个小时,完成了这份沉甸甸的任务。
语言通了,治疗也就更为顺畅了。这本历经48小时内制作完成、凝聚“武汉人”心血的这份“战时”方言“密码本”,不光在齐鲁医院医疗队使用,也正在全国援鄂医疗队推广开来。这不仅为医务人员战胜疫情提供了语言沟通的有力武器,更增强了他们战胜疫情的勇气和信心。
对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尤其是广大“逆行者”而言:
无论你是哪里人,我们都是中国人。
无论你现在在哪,我们都有中国心。
无论你说什么话,我们都说中国话。
以上所提及的人物只是制作方言手册的一部分人,有医务工作者,有老师,有学生……他们都以这种方式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全国有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的人,他们既是异乡人,又是故乡人,都是可爱的中国人;他们既说家乡话,也听得懂武汉话,都是动听的中国话,他们都正以自己的方式书写战胜疫情的“中国故事”。
最后道一句:“武汉莫慌,医森、护司蛮扎实!”
作者: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吴清清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