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观威高集团说起
新闻传播学院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班 白玫
写在前面
我是陕西延安人,现在在威海上大学,属于一个“家乡本位”思想比较严重的人,平时不管学到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会不由自主地联系到自己的家乡。这次去威高集团参观也不例外。我的感触很深,威高规模之大足以让我受到震动。参观的过程中我总是问自己,为什么我的家乡延安没有这样的大型民营企业。这种一探究竟的冲动一直支配着我的思考。尽管由于时间和专业所限,我的思考注定是单薄浅显的,但是,我还是决定写这篇实践报告。围绕着“为什么延安没有威高”的问题,我对威海和延安的一些环境和条件进行了比较,希望自己能提出一些不算太空泛的设想和建议。
缘由探究
延安为什么没有“威高”?我将自己的思考结果简单分了几个类别。
一、地理区位
先看两个城市在地图上的位置。
(注:红圈所标为威海,绿圈所标为延安。)
延安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的中南部北连榆林地区,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地区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地区为邻。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风景宜人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
其次,威海处于东部沿海地区,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公布的新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名单中,威海当时的所属城市烟台亦在其列。而处于祖国西部东端的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也才是1999年才提出的。
毫无疑问,威海所具有的区位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延安拿这一点来跟威海比较,甚至可以说是很可笑的。威海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不论是进行进出口贸易还是与外界沟通联系,都要比身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方便得多,二者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二、国家政策
国家对于这两个城市的政策扶植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原因在于各自的历史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先说威海。威海可以说是国家给予沿海开放城市优惠政策的享有者。所享受的优惠政策大致有:①放宽利用外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生产性项目,凡属建设和生产条件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产品不要国家包销、出口不涉及配额、又能自己偿还贷款的项目,均放宽审批权限。②积极支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在关税、进口工商统一税、企业所得税、上缴利润、生产计划等方面实行扶植政策。③对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及外商独资企业,给予优惠待遇。④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引进中国急需的先进技术,集中举办三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的科研机构。在开发区内,放宽利用外资项目的审批权限,产品出口、内销执行经济特区的政策,税收政策更加优惠。⑤增加外汇使用额度和外汇贷款。
再说延安。延安作为西部大开发地区的代表,享有的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外商投资政策。西部开发将加大力度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鼓励措施包括:对限制类和限定外商股权比例项目的设立条件和市场开放程度,可比东部地区适当放宽;鼓励东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再投资;外商投资比例超过25%的项目,视同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相应待遇。②外商税收政策。从2000年1月1日起,国家税务总局对设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的3年内,按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③信贷倾斜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将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在今后一段时间信贷工作的重点。④投资倾斜政策。交通部一方面将继续加快西部地区国道主干线的建设,另一方面将重点实施西部开发大通道工程,重点规划建设8条公路大通道约需投资1200亿元。⑤“十五”期间,规划中的西部铁路大中型项目基建投资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到2010年,中国用于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投资将达到2000多亿元人民币。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天然林保护,重中之重是黄河的天然林保护。
另一方面,是由于延安特殊的历史地位。延安在革命时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国家常年给予贫困补贴和各方面的政策倾斜。(由于此部分数据短缺,只能以自己的经验为证)
可以看出,对于威海的政策更倾向于鼓励,属于发展性政策,而对延安的政策倾向于扶持,属于建设性政策。这样的政策,长时间持续,使得威海人更加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而延安人则对政府和国家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心理,相比较而言缺乏进取精神。
加之两地长年以来开放程度不同,使得两地人民的思想解放程度也不同,威海人眼界更开阔,创新意识更强,而延安人相对来说比较保守。
三、所在地地形地貌
威高集团极大的占地面积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广阔的平原,平整的土地——这一点在延安是不可能实现的。
先看两地的不同地形。左图为处于华北平原地区(包含山东丘陵区)的山东省局部,右图为处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省局部。
威海市处于鲁东断块丘陵的东部,属起伏和缓,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区。区内山丘海拔高度不大,除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高度922.8米外,其他山地丘陵都在700米以下,大部分为200-300米的波状丘陵。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在200米左右,坡度在20度以下。山体多岩石裸露,土层覆盖较薄,山丘中谷地较开阔,多干谷;平原多为滨海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河网密布,河流通畅,地表排水良好。市域三面环海,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海岸线曲折,岬湾交错,多港湾、岛屿。
延安的地形以黄土梁峁和沟谷川道为主。梁峁的高程一般在1000到1300米间,相对高度约60到150米,很少有超过200米的,但坡度都比较大。梁峁为许多河谷所穿插分割,坡面上广布沟壑,使梁峁的外貌显得支离破碎。城市多建立在相对来说土地开阔平坦一点的河谷地带(也有少数建在塬上,但不具有代表性),以延安市政府所在地宝塔区(如左图所示)为例,城市西部西川河汇入延河,南部杜甫川河与南川河交汇后汇入延河;再看山,在两河交汇的地方,北为清凉山,西为凤凰山,东为宝塔山,城市就建立在这三山夹两河的狭小河谷地带。
综上,要在延安建威高那样大规模的企业,单单地形条件就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
四、居民的观念及性格差异
居民观念的不同在第二节已有论述,在这里只说性格差异。威海属于沿海地区,居民千百年来以打渔为生,受到的是开放的海洋文化影响。而延安的情况就复杂一点。延安北部古时是游牧民族,受游牧文化影响大,是一种较野蛮原始的有氏族特征的文化;南部自古以来就是农耕区,居民的小农思想十分严重。游牧文化使得当地人民少有勤俭节约的意识,“要富一起富,要穷一起穷”,农耕文化又使人们思想保守、目光短浅。在这两种文化综合影响下的人们相对来说缺乏威海人所具有的那种那种踏实勤恳、开拓进取的开放的精神。这也就是为什么延安百万富翁数不胜数,而千万富翁却寥若无几了。也就是说,千百年来延安人所形成的观念束缚着他们,使他们不完全具备开拓进取精神,这也是造成延安经济建设现状的原因之一。
五、两地的生产方式不同
威海市虽土地面积不大,但其产业多样性是值得一提的。其农业经济涵盖了农林牧副渔中的各个方面;工业经济包括采矿业,轻工业,食品工业,纺织与服装工业,石化工业,医药工业,塑料工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冶金工业,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业,电子工业,工艺美术品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和盐业。可谓门类十分齐全。
而延安的生产方式则可以简单概括为产业单一,产业结构不科学甚至向畸形化发展。延安几千年以来生产方式始终以第一产业为主,粮食种植占了相当大一部分,至于自古以来的畜牧业则受到西部大开发以来的“退耕还林还草”和“封山禁牧”等政策的极大冲击。所以产业单一。至于“结构不科学”,上面的图即是很好的证明。可以发现,年度地方财政收入的变化趋势几乎与原油产量的发展趋势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原油开采之前,延安的经济增长靠的是种植业,而原油大规模开采之后,则主要靠的是石油。有数据称石油对延安的财政贡献高达87%,这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尽管延安矿产资源丰富,据统计现已探明石油储量4.3亿吨,煤炭储量71亿吨,天然气33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万吨,但是,资源开采完之后呢?延安的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单靠油气资源来致富,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延安现状
无论如何,延安的发展现状还是不错的。以下两个图可以证明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延安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8年第一产业占52.6%,到了2007年第二产业在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80.8%,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市坚持“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发特色主导产业,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96.2亿元;粮食总产66.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444元;财政总收入18.0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亿元。同时,延安现已变成采油、炼油过千万吨级的第四大石油基地。延安市财政收入仅次于西安,以人均计,则远超过西安而高居第一。前面的年度地方财政收入统计图也可以证明延安的经济正在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
但是,在看到这些可喜变化的同时,一些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工业形式单一,缺少后续产业,这样的状况若持续下去,很难想象一旦能源的开采受到限制或阻碍,将会对延安的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
其次,在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并未能很好地用工业反哺农业,甚至可以说,延安的农业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平上。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84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1元,差距之大令人惊叹。
再次,其他产业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
比如水果种植业,延安土层深厚,海拔800~110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果实积累糖分,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带,所产苹果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运、无污染。这样的优势,却敌不过产于平原沿海地区的烟台苹果,原因何在,值得深思。延安的其他特产还有:大红枣、苹果、梨、名贵杂豆、紫砂陶瓷等等。再比如延安的旅游资源,简单概括可分三类:历史文化游、红色旅游和陕北民俗游。延安广为人知的是她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其实,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延安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方面的主要资源有:黄帝陵、壶口瀑布及大禹治水人文遗迹、子长钟山石窟、杜公祠、富县塔、秦直道、木华黎王墓、吴旗县明长城等。红色旅游是发展最快、最好的,但除了国家政策上的扶持,仍未形成规模。民俗游是一大特色,黄土高原上的陕北风窑洞、剪纸、包括陕北民歌在内的各种说唱艺术、安塞腰鼓、宜川胸鼓等各种民间艺术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光采风,但这类游客多较为零散,相关的产业连“规模”二字都谈不上了。不得不提的是,富县和宝塔区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生活遗迹,宜川县的抗战时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暨山西省政府和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卓家庄)等宝贵的遗址都遭到了时人的漠视甚至有意无意的掩盖和篡改,比如将本为纪念杜甫而命名的宝塔区杜甫川更名为马家湾。这种资源的浪费实在让人心疼,对这些资源进行更好的的挖掘、开发,不仅可以使当地获得现实的经济利益,也是对后代、对民族文化的一个交代。
路在何方
综合了上述的几种情况,我想在这里对延安的将来进行一个大胆设想。我认为,尽管金融危机在不断加剧,但延安经济的发展势头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有人曾预言,如果发展得好,陕北甚至可能成为中国的科威特,能源中心。延安的矿产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这对延安在今后几十年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证。同时,我认为,在今后十到二十年之内,延安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尽管可能没有威高的规模大,但至少可以创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理由如下:一、生于八十年代的人群正在创业阶段,这类人相当一部分接受了很好的高等教育,比之自己的父辈显然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开拓创新能力,而且他们大多在外地上过大学并在外地有过短期的工作经历(据我所知,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回到家乡,在父辈的帮助下开始创业)。二、延安现在的待遇很好,吸引了很多优秀人才前来就业,这样一来,就有了人才保证。三、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资源枯竭后可能导致的恶劣影响,并已开始着力发展多种以强大的油气资源为依托的相关产业,几年之后即可见分晓。四、延安的历史地位使得延安长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方面可以说是不存在什么顾虑的。五、诞生在此的延安精神具有强大的号召力,长期鼓舞人们艰苦创业、生生不息。因此,尽管对延安的现状充满焦虑,但我对延安的未来也充满信心!
在我看来,延安今后发展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延安南部在保持水土的前提下,发展当地的特产种植,重点落在苹果项目,但壶口酥梨、延川大红枣、黄龙核桃、宜川花椒等特产也应得到相应的扶持。
二、延安北部应该继续坚持退耕还林还草,但吴起志丹等县的牧羊业应该形成规模。
三、大力开发以石油为依托的相关产业而不单单只是现在的石油输出。
四、关注农民的利益(特别是处在白于山区和黄龙山的贫困农民),调节贫富差距。
五、重点开发延安的旅游资源及其附属产业,应注重除红色旅游(尽管红色旅游的开发也只是差强人意)以外的各类旅游资源,争取形成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游和陕北民俗游三位一体的旅游体系。
(注:前一幅图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一幅摄于2005年)
结语
说是写参观威高的感受,但我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对我自己家乡经济发展的调查和分析上,归根结底在于威高所给予我的极大触动。我觉得,类似的实践经历不管是对我们现在的学习还是对我们今后的发展都是很有作用的。用一句很俗但是很真实的话说:“我要好好学习,报效家乡,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资料:1.《延安,被石油改变的城市》作者:黄章晋
原载于http://2008.163.com/08/0702/13/4FROR45T00742LT9.html
2.《30年奋斗延安巨变 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作者:陕西省统计局
原载于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t20080716_402493445.htm
3.百度百科关于“威海”和“延安”的词条
4.国家对东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