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舰——中华民族的骄傲与屈辱

作者: 时间:2009-06-13 点击数:

2008级朝鲜语4班 陈萍,陈姗姗,丁相霞

有好几次驻足在定远舰前,不曾体会到她的沧桑与无奈,不曾感受到她的骄傲与屈辱,只是觉得她只不过是一艘经历了一段历史,保留至今的舰而已。而当我们这次深入地了解了她时,才发现她身上所承载的过去是如此厚重,所担负的历史教训是如此深刻。望着雄伟高大的舰艇,抚摸着那些曾经扬威一时的先进武器装备,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中华民族那段屈辱被蹂躏的历史。

(一)壮哉,定远!

定远舰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的产物。晚清的政治家、军事家李鸿章特别重视武器装备,由于他的大力倡导和运筹,推动了洋务运动,组建起北洋海军和新式陆军。为了进一步提升海军实力,便建造起了这艘中国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海军舰队—“定远”号铁甲舰。定远与姊妹船镇远是中国海军历史上唯有的两艘铁甲舰。定远舰是清朝北洋水师旗舰,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的优点,因为武备强大、防护完善,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遍地球一等之铁甲舰”,成为当时各国海军效仿的对象。它见证象征了中国海洋上一段辉煌的往事。定远舰下水后,经历了北洋海军建军、出国访问、中日甲午海战等诸多历史事件,曾使外国舰队“畏之如虎豹”。1894年9月17日,以“定远”、“镇远”为首的北洋水师主力在黄海大东沟海域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主力进行了一场决战。“定远”舰中弹159发,“镇远”舰中弹220发,“定”、“镇”二舰的装甲和炮塔护甲上的弹坑没有超过102毫米的,显示出二舰的顽强生命力。这艘军舰又因浓浓的甲午风云,和在甲午海战中的不屈表现,赢得了“永不沉没的‘定远’”之称,它的出色表现向帝国主义证明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抵抗精神,中华民族誓死卫国的决心和意志。它是当时民族的骄傲,是民族进步的标志,成为国人心目中的一座海上图腾。定远舰因甲午海战而闻名,是中华民族那段悲壮历史的见证。

甲午海战又一次说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把发展发展放在突出位置,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已子暗袋科学技术为依托。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听着导游的介绍,看着那些在当时称的上数一数二的装备武器,不得不惊叹当时洋务运动军事装备上所取得的的成果,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但遗憾的是这场仅仅是表面上,而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体制的改革最终只能走向失败,腐朽的清王朝已是“近黄昏”。黄海大战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就的证明了这一点。

(二)悲哉,定远!

1894年九月十七日的黄海大海战中,担任北洋舰队旗舰的“定远”号曾中弹159发,死17人伤38人,后残余清舰退入威海卫港自保;次年二月日,“定远”舰被突入港内的日军“第九号”鱼雷艇偷袭击中左舷水,清军急忙移动舰位坐礁浅滩上当做炮台使用,旗舰改移“镇远”舰.接着九日“定远”被日军由占领的炮台发炮击毁,管带刘步蟾自杀;“镇远”等十舰被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垒萧条大树凋,高衙依旧俯寒潮。”英名左邓同千古,白骨沉沙恨未消”让我们看到了英勇抗击日寇的我北洋水师将士们的铮铮铁骨。尤其是与舰同亡的丁汝昌在外援断绝,内部叛乱的情况下,仍连续击退倭寇8次进攻,最后,知大势已去,遂自杀殉国。在当时政府腐败、国民羸弱、士气不振的形势下,丁汝昌一人是无法挽回败局的,“壮志未酬身先卒,常使英雄泪潢襟”。

这次海战的失败不仅是因为清朝战备的落后,更多是清政府的战和不定,以及些许贪生怕死的官员的胡乱指挥而错失战机,更是由于腐朽的封建体制弊端。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中日甲午战争记录着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中国人民不可侮的民族气节!军国主义像是一头疯狂的野兽咬噬着中国的人民,但是我们祖先流的泪流的血,终将被时间冲淡。我们可以伤痛,但那不是重点。“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侵略者固然可恶,但在动乱的时代理,落后者若不能记取教训、迎头追赶而只是裹足不前,总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结局。

虽然历史上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很多争议,但是李鸿章被委任为北洋大臣后,致力于北洋和南洋海军建设索取的成果是为中国国防现代化作出了很大贡献,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开始。北洋海军的建立不但改变了中国长期只注重内部防御建设,而忽视海防建设的情况,而且现代化海军的建设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得重要契机。另外,李鸿章认为日本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敌人,这一点对当今的中国人仍然具有警醒的价值,至少已经不再沉醉于天朝大国的美梦之中了。毕竟,经过明治维新而走上现代国家之路的日本,无论在体制上、经济上、战略上,还是军备上,都已经甩开清朝甚远。但是李鸿章毕竟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最终无法对阻碍中国社会发展根本的封建体制进行改革。慈禧太后竟然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致使北洋水师没有更新装备,弹药不足。开战后清政府最高军事统师李鸿章,又执行避战保船的方针。清政府种种消极的抵抗,无不反应可当时政治的腐朽黑暗,最终黄海战役的失败也不出人意料。

如今,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我们要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负,就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领导集团,带领人民搞好建设,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防,把国家建设的无比强大,上下一心富国强民,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们昂首立于世界之林,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幸福安康的日子过,这也就是我们要生存,要和平的唯一出路。历史教训提醒我们的不是短暂的惊心动魄,自立自强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残害的方法。

黄海上的滚滚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这段几乎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的历史事件,当引起后人的无限深思!战争与和平,过去与将来,发展与稳定等等。我们大学生要时刻装着危机意识,爱国意识,要为我们的母亲献上我们应有的贡献。让我们把心中那股悲愤地力量,变成让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铭记中华民族蒙受屈辱的岁月,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不断前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