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4月14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刊发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郝书翠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在抗疫大考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文章指出战略思维能力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进一步为我们充分认识理论思维的重要性、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自觉,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文章从战略思维能力的精神条件、关键目标和实践指向三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阐述。指出文章全文如下:
战略思维能力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作为重要的理论思维能力之一,它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其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我们党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汹汹而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从迎击、鏖战到决胜,创造了抗击疫情伟大奇迹。这为我们充分认识理论思维的重要性、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自觉,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首先,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战略信心,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精神条件。在应对此次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展现出了强大而又自信的战略定力。不论是在抗疫之初,还是在疫情处于加快蔓延的严峻形势之时,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都强调信心。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必然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他多次指出,中国是个大国,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大,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这对于战胜疫情、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重大疫情面前,战略定力和战略信心就是生命。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伟业中,这场疫情可谓是我们经历的一次曲折。在巩固抗疫成果、继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行稳致远的历史进程中,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增强战略信心,我们才能在原则问题上坚定立场不动摇,在整体性、方向性抉择面前冷静观察、谋定后动,实现复兴大业。
其次,坚持问题导向,做好战略研判,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关键目标。打赢战争,战略研判至关重要。准确的战略研判,则需要实事求是地面对危机与风险。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直面问题,高度重视,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遭遇战”到“阻击战”,从“重中之重”到“人民战争”,从疫情之初果断“封城”,到以“中国速度”同时间赛跑,从“头等大事”到“全面胜利”,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从“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善作善成”“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到“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习近平总书记以既牵牢“牛鼻子”、又“十个手指弹钢琴”的智慧,远见于未萌、避危于无形的敏锐,以及居安思危、坚守底线的担当审时度势,准确研判,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为这场人民战争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抗击疫情是眼前大事,民族复兴则是历史大业。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准确识变才能科学应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有了勇于立足克危、着眼寻机的问题意识和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战略研判,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才能把握发展规律和发展大势,把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从而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找准战略依靠力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实践指向。斗争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依靠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这场关乎人民根本利益的疫情防控重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立场再一次得以显著体现。
要想把人民的力量组织、发动起来,就要首先相信人民、感恩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指出,“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武汉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正是因为有了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有了武汉人民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态势,“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民!”
其次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制度优势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这是党领导动员全国人民形成战胜疫情强大内聚力和高超战斗力的最硬底气。自抗疫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让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各级党委迅速响应中央号召,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广泛发动群众,9000多万共产党员在抗疫一线亮明身份、主动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叮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在这场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被激发和唤起,包括军队在内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毫无畏惧投入防控救治工作,义无反顾地展开了一场人类与病毒的大对决;科研工作者与疫情赛跑进行科研攻关;中国人民各尽所能地参与到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去,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团结就是力量。一旦到了艰难困苦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彰显与升华。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中国凭什么能赢?靠的就是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再次,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做好凝聚人心和力量的工作。面对这次传染性强、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的重大疫情,引导人民群众坚定信心、统一思想,激励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在内的广大群众发扬斗争精神、保持昂扬士气,克服焦虑、恐惧心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加大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工作力度。一方面,通过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防疫措施、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以及科学防护知识的深入广泛宣传,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凝聚抗疫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正视存在的问题,主动回应群众和国际关切,把握主导,争取主动,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讴歌英雄气概和坚韧意志,为舆论融入更多暖色调,营造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浓厚氛围,引导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增强信心、坚定信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内在遵循,更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的执政理念。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最强大、最深厚的基础,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强大动力。
(作者:郝书翠,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章链接:
https://wap.gmdaily.cn/article/85452f4c37d44b4dbfdb4e0fad9b9683?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